close
懷孕的婦女或生產後的媽媽因為憂鬱症而自殺的悲劇時有所聞,給家庭帶來很大
的傷害及衝擊。除了精神科醫師外,對於懷孕、生產及產後恢復過程中,婦產科
醫師若能及早察覺產婦憂鬱問題,可減少許多悲劇發生。
針對產前憂鬱症部分,在門診產檢時,婦產科醫師除了注意胎兒狀況外,如能多
注意孕婦情緒,若發現有問題,及時給予幫助或與家人溝通討論。
至於產後4~6周的回診則是篩檢時機,目前最常使用的篩檢工具為「愛丁堡產後
憂鬱症量表」(Edinburgh Postnatal derpression scale),內容包括10個問題,每個
問題0~3分,若總分在12分以上,產後憂鬱症的敏感度為86%。若篩檢結果為陽
性,需要再進一步做完整評估;輕度及中度憂鬱症則以心理治療為的第一線治
療,其中又以人際關係治療最常被運用。
此外,多運動、多攝取富含不飽和脂肪酸及葉酸的食物也有一定的幫助。藥物的
使用方面,建議婦產科與精神科醫師共同討論協調。奇美醫學中心婦產醫師郭恬
妮表示,產前產後憂鬱症若能及早診斷治療,對於懷孕婦女、新生兒及家庭成員
都是一大福音,也是婦產科醫師須認真看待的一個重要課題。◇
轉貼自大紀元2012年11月12日大紀元記者賴友容台南報導
全站熱搜